寻访历史 印象“山哈”
——“山哈”服饰文化寻访小分队实践之旅
工作一晚的疲倦还没褪去,山上的迷雾却散去一半。因为整理稿子的小分队成员都到了凌晨才睡,但是一听到闹钟的铃声,还是陆陆续续整理好书、笔、问卷、相机,为接下来的走访做着准备。清晨大山里的空气就是好,没有一点杂味,有的也就是早餐店里飘出来的油条、烧饼的香味。大家看到上桌的烧饼啊,粥啊一下子忘记了缺少睡眠的疲倦。
 |
成员参观博物馆藏品 |
 |
小分队在畲族文化陈列馆与馆主陈晓琴合影 |
 |
小分队走访畲族文化陈列馆 |
达利女装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郑小飞昨晚连夜赶到景宁,看望团队小伙伴们。这令团队异常感动,材料整理工作也更带劲儿了。今天的实践任务是参观畲族民俗陈列馆,采访主人陈晓琴,参观畲族博物馆。尽管数日来繁忙的实践任务令成员们疲惫不堪,但有了小飞书记的到来,成员们立刻又跟打了鸡血一样,浑身充满斗志。
走进“畲族民俗陈列馆”,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各式各样的手工饰品配件,透露着畲族的气息。这里收藏着畲族民间工艺品和民族文化遗产6500件,其中有2000件为清代和民国初期的畲族工艺精品,服饰畲风独具,手工饰品精美秀巧。小分队成员们惊叹于这精湛的工艺与设计,纷纷拿起手机拍个不停。当然,小分队更惊叹于这精美收藏背后的主人——知性温婉的陈晓琴女士。陈晓琴很热情地招待了小分队一行,和我们分享了她对畲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采访中得知,陈晓琴非常喜欢畲族文化,当初创办公司也是为了想让来旅游的游客能带点这里的特色回去,不至于空留回忆。公司所有物品都带有畲族的特色,不管是廉价的小件,还是不菲的大件,都精心设计、融入了畲族的文化特色。现在公司不仅仅在国内销售,还远销海外,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但可惜的是很难找到能驾驭这民族风的设计师团队,年轻人留不住,毕竟这里能提供的待遇有限,人才问题成为目前制约公司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现在陈晓琴也是在政府的支持下试着培育下一代的能人,为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随后,小分队来到了畲族博物馆。展馆建筑以传统的畲族民居为主调,融入现代畲族建筑元素,土墙青瓦,古朴典雅而清秀。展馆的大门就像一台时光机,一下子让成员们回到了那古朴的年代。该馆展厅面积600平方米,展示了畲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信仰、生产生活、环境聚居、饮食服饰及歌舞等。此外,馆内还藏有畲族各个时代流传下来的陶瓷器、传统服饰、生产工具、玉器、木雕等历史文物四千余件。小分队在这里了解畲族人文历史,解读畲族文化。青蓝素装、绚彩花带、凤舞畲乡,这些都令小分队感到历史的厚重、文化传承的责任。
实践期间,小分队的精彩活动也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景宁电视台记者专门就这次畲族服饰文化寻访活动采访了郑小飞副书记,拍摄了小分队的部分实践场景。当天的实践任务结束后,郑小飞又匆匆赶回杭州,小分队成员由于还有调研任务在身,只好依依惜别郑书记。
——“山哈”服饰文化寻访小分队通讯员:范佳燕